達旗草原上的鐵軍之歌
文章來源:紅旗電力 發布時間:2018-04-13
草原夜色美
九天明月總
相隨
晚風輕拂綠色的夢啊
牛羊如云落邊陲
晚風唱著甜蜜的歌啊
輕騎踏月不忍歸
……
悠揚的歌聲,遼闊草原的壯美總讓人無限愜意。紅旗電力駐內蒙項目部的工程車行駛在達拉特的公路上,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翻景象。夜色下的達拉特,道路上只有車燈照亮,兩旁的沙漠被黑夜掩蓋,也見不到遠處的村落溫馨的明亮,很難想象這里就是鄂爾多斯市的“北大門”。
達拉特,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鄂爾多斯市北部。全旗總面積8200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從前,這里的牧民居住分散,大多人基本都靠種植為生。由于電壓不穩定,農田機井供不上電,地里澆不上水,一畝地只能產200多斤糧食。到了晚上,家里即便點著200W的電燈也不過只有20W的亮度,購置的家用電器根本沒辦法使用,村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大家伙兒都盼著早日脫離缺電之苦。
2017年7月11日,紅旗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駐內蒙項目組正式進駐達拉特,進行農網改造工程,解決了當地用電低壓的難題。完工后,農田里的機井通上動力電,源源不斷的清水澆灌將還這里一片綠茵。
紅旗電力工程中心關總,風華正茂的80后,可干起工作來可是一點都不含糊。關總親臨施工現場悉心指導開展工作,和駐地的弟兄一同起早貪黑。農網項目時間緊、任務重,他不得不舍小家顧大家,保證工程質量、嚴把工程進度,并根據進展情況適時進行梳理總結,及時謀劃好下一步計劃,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在時間節點上精準精確。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工程項目陸續在大連、沈陽等多地開展,關總也就成了空中飛人。內蒙項目部籌建階段,他更是72小時連續作戰,即便忙得不可開交,他也會抽時間為項目部買煤,為辛勞的兄弟們送上溫暖。他沒有豪言壯語,卻用心扎實工作、以敬業奉獻的精神,贏得團隊的認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紅旗鐵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018年春節,家家戶戶的紅燈籠還高高亮著, 項目經理展廣峰,帶領他的團隊已回到了紅旗電力在達旗的項目部。因為項目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特別是沙漠區域是施工中的重點、難點,展廣峰帶領團隊一進場就嚴格按照標準化建設起步,從場區的布置到施工的規劃,從施工組織到工程策劃,精心考慮。自2017年7月開工至今,通過科學合理組織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施工節點,多次受到當地主管部門工作檢查組的好評。此次達旗項目規模大,地形獨特,主體結構復雜多樣,重點難點多,他和項目組的弟兄們克服了艱苦的生活條件和異發施工的重重壓力,牢記紅旗鐵軍的責任,使得各個施工環節得以順利進行,為整個工程建設和后期運營提供強力保障。
展廣峰照片和一起做飯的照片
2017年,針對農網升級改造工程量大、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紅旗電力駐內蒙項目組實行“分片包干”,包管理包進度,力保責任到人、任務到人:首先針對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的特點,分批分階段組織施工人員參加安全和業務技能培訓班,努力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和個人業務技能。其次明確工作流程,要求相關施工單位做到工作任務清楚、工作程序清楚、工作危險點清楚、現場安全防范措施清楚,切實加強全過程管理。再次,科學合理安排施工進度,根據物資到貨情況排定施工計劃,確保項目按里程碑節點計劃要求順利推進,與政府一道努力改善農村地區低電壓、卡脖子等供電問題,不僅提高了用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也滿足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對電力的迫切需求。
改造后的達拉特旗,配電臺區采用標準臺架安裝,進出線規范整潔,杜絕了私拉亂接,變電和線路容量滿足未來五年負荷發展的需求,消除了絕緣老化等安全隱患,綜合電壓合格率由
96.99%提升至99.80%,智能電表實現全覆蓋,家家戶戶都可以報裝動力用電,滿足農家樂、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的用電需要。戶均配變容量由
1.24千伏安提升至2.57千伏安,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家相關的目標,處于國內農村電網的先進水平。一根電線,連著千家萬戶,事關人民飲食起居;一個燈泡,照亮農家屋廠,暖了百姓心窩。
截至2018年底,將完成全旗中心村和低電壓改造升級
61.93億元,改造升級1.7萬個臺區,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電質量得到大幅提升。電足了、電穩了,這個冬天草原人民更溫暖。紅旗鐵軍把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為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草原新未來做出新貢獻。